杂记

- 2

 

那里欢迎我们吃Brunch的是多年前带同四个小孩来港访问,而我曾接侍过的Richard Dozier一家。Richard Dozier夫妇因早已计划旅游开罗,没法亲自接待我们,只好由他的三个儿女及配偶陪我们了。因为他们都是年青的一代,同两个儿子比较谈得来,拍照留念后,我们继续开车前往Savannah,下楞于出名的Savannah River旁的Hyatt Regency Hotel。Savannah 不愧是美国东南方的大港口,河上交通甚为繁忙,大小船只,川流不息的沿江而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像。当晚尝试当地著名的海鲜餐,第二天上午乘观光巴士作巿区游,Savannah 是美国最早开发商埠之一,亦是保留名胜古迹最多的城巿,所以游客很多。下午又乘游船沿江游览,黄昏时我们开车去Savannah Beach拜访快五十年没有见过面的Joan 和 Mola-我好朋友T.S. Chu 的两个女儿。我同小宇曾做过暑期工的百货商店仍在,只是加装了冷气,其他没有多大改变,但人却大大的改变了,毕竟岁月不饶人,当年Joan的青春逼人,Mola的乖巧玲珑,现在大家耳又聋,眼又花,都垂垂老矣。跟第二天我们开车回Atlanta 后就飞纽约,停留两日后回港。这次他两兄弟可花费不少,乘坐的飞机是头等,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抢付吃饭钱了。

 

14雜記2.jpg

 

人总有一天会离世而去,对年已八十一岁的我来说这一天是越来越近了,所以得将后事作些安排。 

  

财产方面由于我这一生祇忠实及勤奋地从事一种行业,没有做过其他生意,经济来源就只有一个,加上几十年来的通货膨胀,亦即币制贬值,留下的资产并不是太多,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令我感高兴亦感自豪的是培养了三个成材的儿子,他们已成家立室,也有了自己的事业,不需我来担心。虽然是这样,除了我曾在过去十年先后将部份现金分给他们之外,更售卖了全部海外的房屋及地皮,套取现金分给三个儿子及孙子孙女,至于留下来自用的在死后除将一部份给国内亲人外,亦会再分给他们。更进一步我在八十年代创立了一间「邓氏控股有限公司」(Dunsons Holding Ltd.),将我私人名下拥有的美国WICE,香港WTC、WICE AIR、WICE MARINE的股份及物业都转到该公司名下,并让每个儿子拥有30% 因为他们尚年轻并有家庭负担,而我同友杰祇拥余下10%,够食住也就可以了。将来我两老过世后,我们的10% 将会让给六个孙子,男孙每人2%,女孙每人1%,这不能说是对男孙有偏心,而是一个数学上的问题。 

 

死后安排首先是遗体火化,骨灰将分撒在不同的三个地方:一份撒在香港,一个我奋斗一生,成家立业并欢度晚年的地方,这可由小宇来执行。一份撒在加拿大同美国共拥有的安大湖(Lake of Ontario),一个我一向响往,亦曾在青年及老年渡过不少欢欣日子的地方,可由小峰开飞机去执行。另一份本来想撒在安顺大桥头的河水中,一个我的故土,我的根,我曾经渡过只有欢笑而不知忧伤的地方。但当我回乡扫墓看到我父母的新坟墓旁还有一块空地后,我改变了我的原意,我要将撒在安顺的骨灰葬在我父母的墓旁,因为我在他们生前未曾花多些时间陪伴他们,让我死后能永伴在他们身旁。当然我更需要友杰的骨灰或棺木(如她不同意火葬)能同我同穴,让我们在另一个世界亦永远在一起。我已同承绥谈妥,并已在父母亲的坟左旁加上了我同友杰的墓地,这一部份就由小宙执行。

 

葬礼方面七八年前在多伦多时我曾将在葬礼仪式中播放的歌曲都录了音,请谁致悼词亦都作了安排,现在想起是天真了些。虽然我曾主动的安排我同任澜的结婚二十五、三十五及五十周年庆祝活动,但那是在身前,人死了以后,葬礼的安排自己就作不了主,而只能听其自然,随遇而安了。中国人一向都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死在丈夫前的女人是有福气的女人,因为传统上夫主外妻主内,丈夫无论是做官,经商或其他工作,同外面都有很多来往,妻子死了,一般人会看在丈夫份上,为了继续交往,继续做生意,送大礼,亲身拜祭肯定是不会少的。相反的如果夫比妻早死,葬礼就不会那么风光了,因为一向交往的对象既已不在人间,留下的孤儿寡妇没有了利用价值,也就不需再花时间及金钱来应酬了,除非那时子女有所成,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子女的份上,老头子的葬礼可能会很风光,相反的就会是一个很普通的或草率的葬礼了。以我这个八十岁退休的老人来说,接触面已逐渐减少,社会地位亦相应降低,慢慢的也会给人遗忘,反正人都走了,风不风光,一切就变成是后人们的事了。 

 

还有一事令我担心的是当我离去后我的儿子,孙子们同国内的亲人会否疏离,甚至失掉联系,毕竟他门是在香港出生长大,同国内从来没有任何交往,不可能要他们产生像我对国内亲人的那种感觉及那份感情,我所能做的就是带他们多些回内地,让时间培养这份感情了。出乎我预料的是当小峰得知小班丈夫关林收不到珠海一个商家所欠的一笔大款项后,就介绍他在珠海的朋友出面帮忙,显然没有效果,因为没有收到钱。跟着小宙又请他珠海的朋友出面帮忙,到今天为(2007/5/20)尚未知结果。这一切我只是事后才知,款项能否收到是另一回事,但推动他们这种行动背后的就是「亲情」,令我稍感欣慰。 

 

14雜記3.jpg

 

花了快两年的时间来完成了这小册子,虽然中间曾作了些修改及修饰,但有的地方读起来还是不那么畅顺,我思考良久,找出了下面三个原因:(一)在我二十岁前在国内接受的是传统中华文化教育,这亦是我用来写作的基础。(二)由二十岁至今居港前后亦有五十多年,香港有它特有的语言及文化,不要说和中国,就算是与同一语系的广东亦有差别,在思维及写作上不多不少亦受了些影响。(三)五十年来从事的工作或生意都是世界性的,对外的沟通,文字或讲话多是英文,所以再一次的在思维及写作上又会受些影响。三个因素加起来,就解答了以上的问题。多少年来除了同亲友通信,就没有太多机会写中文,用中文写文章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其中难免有些「白」字「错」字,至于词句不畅顺,也不足为怪了。但在正式印出之前,我仍会继续寻找出来以作改正。